
医学生被强制安排进电子厂实习,校方还扣薪6元1小时合法吗?
关于医学生被强制安排进电子厂实习,校方扣薪合法性的争议,摘要如下:,有医学生反映被强制安排至电子厂实习,且实习期间被校方扣除每小时6元的薪酬,关于此事是否合法存在争议,需关注实习安排是否违背学生意愿、是否符合专业实习要求,以及校方扣薪行为是否合规,关于实习安排和薪酬扣除的合法性正在接受社会关注和法律审查。近日,医学生被强制安排进电子厂实习,校方还扣薪6元1小时的消息引发热议。医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实习内容、场所及报酬标准受相关法律及教育部门专项规定的多重约束。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内容解读。
医学生被强制安排进电子厂实习,校方还扣薪6元1小时合法吗?
根据《职业教育法》及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应遵循“专业对口、岗位匹配”原则,实习内容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相关。
医学类专业实习应限定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与医学实践直接相关的场所,电子厂流水线作业与医学教育无实质关联,强制安排此类实习明显违反专业匹配要求。
实习报酬支付需遵循“全额发放、不得克扣”原则。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单位应按约定向学生支付报酬,且报酬标准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
电子厂实际支付时薪为25元,而学校仅发放19元,差额部分被截留作为“管理费”或“利润”,则构成对实习报酬的非法克扣。
从法律关系看,即便医学生与学校、实习单位签订的是“实习协议”而非劳动合同,其报酬权益仍受《民法典》合同编保护。
协议中若明确约定报酬标准及支付方式,校方单方面克扣行为涉嫌违约;协议未约定或约定模糊,则应参照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补足差额。
学校强制学生进厂实习算违法吗?
实习安排需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有权拒绝与专业无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岗位。
学校通过扣发毕业证、取消评优资格等手段变相强制实习,则构成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犯。
司法实践中,法院曾判决某职业学院与电子厂签订的“独家实习合作协议”因违反公序良俗无效,明确否定学校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输送至非专业领域的行为。
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未满18周岁的学生不得从事高空、井下等高风险作业,电子厂流水线若涉及机械操作、长时间站立等可能危害身心健康的工作内容,亦违反对未成年实习生的特殊保护条款。
克扣工资法律规定 强制进厂实习法律规定 劳动报酬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