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直播虚假弹幕行为会怎么处罚?

访客 2025-10-11 11:02:31 19127
全国首张针对职业弹幕人的罚单已经开出,针对直播虚假弹幕行为,处罚措施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违规的直播平台和主播,可能会受到罚款、警告、整改等处罚措施,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对弹幕内容的监管,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这一举措旨在规范网络秩序,保护观众权益,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全国首张针对职业弹幕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10万元并移送刑事线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直播虚假弹幕行为会怎么处罚?

  我国对直播虚假弹幕行为构建起“行政处罚-信用惩戒-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的多重治理框架。

  1. 行政处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设定二十万至二百万元的罚款基准,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

  北京市首案中,监管部门综合考虑涉案金额、持续时间、社会影响等因素,在法定幅度内作出10万元处罚决定,既体现过罚相当原则,又形成震慑效应。

  2. 信用惩戒

  信用监管机制将违法成本从经济领域延伸至市场准入层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必须将违法信息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示。

  这种“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迫使企业重新评估违法收益与长期商誉的损益比。

  3. 刑事追责

  《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确立虚假广告罪的入罪标准。广告主、经营者、发布者通过广告实施虚假宣传,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4. 民事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确立“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消费者因虚假宣传遭受损失的,不仅可要求退货退款,还能主张三倍价款的赔偿。

虚假宣传的认定及处罚标准

  虚假宣传的认定需满足多个要件:

  行为主体为从事商品生产、销售或服务提供的经营者,直播平台、MCN机构等第三方主体直接参与虚假宣传内容制作或传播,亦需承担连带责任。

  宣传内容需与商品或服务的实际属性存在实质性差异,包括虚构性能功能、伪造成分产地、造假用户评价等情形。

  经营者需存在主观故意,即明知宣传内容与事实不符仍进行传播,因疏忽未审核导致虚假信息传播,亦可能构成过失侵权。

  虚假宣传需导致消费者误解或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作出购买决定,或通过虚假宣传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挤压诚信经营者市场份额。

  处罚方面,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一般情节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机关可将违法信息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示。

  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且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赔偿基数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不足五百元时按五百元赔偿。

直播虚假弹幕处罚 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 虚假宣传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