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乘客坐新能源车被收3元燃油附加费合法吗?

访客 2025-10-22 11:04:42 21665
关于新能源车收取燃油附加费的问题,摘要如下:,乘客在乘坐新能源车时被收取3元燃油附加费,其合法性引发争议,根据相关规定,新能源车不应额外收取燃油费用,具体情况需考虑当地法规及合同条款,建议乘客查阅相关法规或咨询相关部门,以维护自身权益。
近日,石家庄市崔先生通过网约车平台乘坐新能源出租车时,被司机以燃油附加费名义额外收取3元费用,引发社会对新能源出租车收费合法性的质疑。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问题解答。

乘客坐新能源车被收3元燃油附加费合法吗?

  新能源出租车收取燃油附加费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其本质是违反地方性法规的违规收费。

  根据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发布的文件,自当年5月20日起,市区客运出租车仅允许燃油车型每乘次加收0.5元燃料附加费,且明确规定新能源纯电出租车不得收取该项费用。

  崔先生遭遇的3元附加费,既超出地方规定的0.5元标准,又违反了新能源车型的免收规则,属于典型的违规操作。

  从政策设计逻辑看,燃油附加费的初衷是补偿燃油出租车因油价波动产生的运营成本。但新能源出租车以电力为动力源,其运营成本与油价无直接关联,因此不具备收取燃油附加费的合理性。

  石家庄市虽未公开处罚案例,但滴滴平台已对涉事司机作出扣除违规收入、退还乘客3元的处理,侧面印证了该行为的违法性。

  消费者遭遇此类情况,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要求平台或司机提供收费依据,并主张退还多收费用。

退一赔三需要什么条件?

  “退一赔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消费者的法定权利,其适用需满足三个核心要件:存在消费行为、经营者实施欺诈、消费者因欺诈遭受损失。

  1. 消费行为的真实性是前提

  消费者必须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非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

  崔先生通过网约车平台乘坐出租车,属于典型的为生活出行需要接受服务,符合消费行为的构成要件。消费者以“职业打假”为目的购买商品,则可能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

  2. 经营者欺诈的认定是关键

  欺诈行为需满足经营者明知收费违规仍实施,或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在崔先生案例中,司机以“燃油附加费”名义收取费用,既违反地方政策关于新能源车型免收的规定,又未在订单生成前明确告知收费标准,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

  3. 消费者损失与欺诈行为的因果关系是核心

  消费者需证明其财产权益因经营者欺诈而受损。消费者未实际支付费用,或损失与欺诈行为无关联,则无法主张“退一赔三”。

  实践中,消费者主张权利需留存关键证据包括订单截图、支付记录、政策文件等证明收费违规;沟通记录、宣传资料等证明经营者欺诈;以及损失计算依据等证明实际损害。

乘客坐新能源车被收3元燃油附加费 退一赔三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
阅读
分享